自考故事

自考故事:自考路上的“张海迪”

2019-11-28 20:22:55 广东自学考试服务网

于健,25岁,自幼患有重症脑性瘫痪,高度近视,不能独立行走;做过多次手术,双手动作很不协调,书写能力受到严重影响。2001年,年仅16岁的于健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用七年时间先后通过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共25门课程的考试,以90分优秀的毕业论文成绩,获得了自学考试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主考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2011年,他被评为第四届全国优秀自考生……

身患重病 坚持学习

1985年夏末,于健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便经历了生死瞬间。由于早产等原因,他患上了脑瘫。在北京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于健的父母尝试着教他认字。不到三岁时,于健已认识两千多个汉字,五岁时,不用借助字典他就能流畅地阅读各种报刊、杂志。七岁那年,在母亲的多方奔走和多次恳求下,终于有所小学同意接收于健入学。

上学读书对于同龄的正常孩子来说是简单而快乐的事情,对于健来说却是困难重重。由于病症原因,于健不仅不能独立行走而且双眼高度近视,还总流口水,双手动作也不协调。练习写字就更困难了,甚至连笔都拿不稳,常常是字没写完,本子早已被口水打湿,不得不用垫板、手绢等遮挡。当年他在练习写数字“8”时,费了很大功夫却怎么也写不好,就自己想办法用笔画两个圆圈,尽量让它们上下贴的近些,看上去像个“8”。但这终究不是办法。他横下心来继续练习,当他终于把“8”这个数字连成一笔时,竟与家人喜极而泣紧紧相拥。实际上更大的难题是上厕所,由于行动不便他甚至拉尿过裤子,为了不上厕所他只能尽量少喝或不喝水,个中艰辛非常人所能感受。小学四年级时,于健又做了一次大手术。这次手术是专门针对痉挛性脑瘫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需要打开四节腰椎,切除八根神经。术后的剧烈疼痛让于健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生不如死”,他是在担架上从北京躺回来的。在家休养了半年,于健不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补上了落下的功课,还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万校小学生作文竞赛,并获得三等奖,作品收录在《全国万校小学生获奖作文500篇》一书中出版发行。进入初中后,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数九寒冬,于健都会在家人的陪伴下每日早早出门,从未有过迟到和早退。因为如厕困难,为了不给同学和老师添麻烦,他几乎整天不喝水,每天安静的坐在轮椅上读书学习。回到家,他还要坚持两个小时以上的身体功能训练,每天上下十八层楼梯、做150个下蹲站起和脚蹬车运动,多年来从未间断。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生活和行动上的不便,给他带来了博览群书的机会。笔者在于健家里见到了足足有一面墙大小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二十五史》、《曾国藩家书》等各类书籍,粗略估计于健的藏书至少有两千册。徜徉在书海中的于健,忘记了病痛,丰富了知识,储备了能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业中断 选择自考

初中毕业后,由于附近没有高中,加上身体不适、行动不便,于健没能继续读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于健慢慢意识到自己以后的人生路将会十分艰难。有一段时间他的情绪非常低落,面对选择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在妈妈的引导下,他读了大量关于励志的书籍。这期间,张海迪的《生命的追问》和王嘉鹏的《撑起生命的蓝天》等书深深地影响了他,他们的经历和事迹也使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像他们那样,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被命运所左右,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体现自身价值。为了能够继续获得知识,也为了使自己生活的更加丰富和充实,在家人的建议下,经过认真思考,于健决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因为酷爱文学和历史,他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成才之路走起来势必会更加艰辛,年轻的于健明白必须要靠很高的自觉性和自控力才能完成。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参加第一科考试的于健坐着轮椅进了考场,虽有备而来却又不免有些紧张,毕竟这是离开学校后的第一次考试,心里难免忐忑不安。作为当时黑龙江省自学考试中年龄最小、情况最为特殊的一名考生,因为双手活动不协调,写字速度慢且不规整,省自考办的老师破例同意于健可以口述、以他人代笔的形式作答,但被倔强的于健婉拒了。于健觉得难度虽然很大,自己却应该尝试一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检验自己的能力和水平。150分钟的考试下来,于健不仅顺利完成了答卷,而且顺利地通过了自学考试的第一门课程。65分的成绩虽然不高,却极大地增强了他的信心,也给了他莫大的鼓舞。这毕竟是他踏上自学考试路程后凭自身能力取得的第一次成功,它也证明了于健有这个能力在自学成才的路上走得更远。此后,于健在坚持自学各门课程的同时,每天坚持写笔记,同时进行大量的练习书写以锻炼手部功能。没有跟班上课,没有辅导老师,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发奋苦读,只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尽管知识渊博,尽管非常努力,但于健的自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的《现代汉语》课程时,没读过高中的他面对枯燥的词组和句式,以及复杂的语法一筹莫展,连续报考了三次还是没有通过。第三次考试失利(自学考试每年有两次考试机会)让他自信心备受打击。那段时间,于健的情绪很是低沉,心理上的压力很长时间都不能消除,焦虑和狂躁让他几度失眠,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有勇气是否有能力坚持学下去。关键时刻又是妈妈的安慰和鼓励给了他重新再来的勇气,“母亲对我的激励和影响很大,我开始反思问题所在,调整思路变换方法,心里想着决不能这么轻易放弃。”经过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于健终于在第四次报考这个科目时顺利通过了考试。

从自学考试专科阶段到本科阶段,于健用了七年多的时间,经过2500多个日日夜夜的学习,先后通过了汉语言文学专科和本科两个阶段的全部25门课程,其中有5门课程是经过两次、三次甚至四次才得以通过的。


七年时间转瞬而过,于健迎来了最后的毕业论文答辩。2008年3月23日星期日,是一个云淡风清的好天气,初春的阳光带着些许凉意。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于健来到他的主考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当他坐着轮椅进入教室时,满教室准备答辩的考生都用好奇的眼光望着他,让他觉得有种莫名的压力。更让于健没想到的是,学校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为了照顾他,让他第一个进行答辩,这不免让他更加紧张。因酷爱古典文学,于健的论文选择了论述三国文化方面的内容,论文题目是《试论三国演义的重大文学成就》。在做论文时,平时大量知识的积累得以充分发挥,写作中几易其稿,辅导老师的建议和指导进一步扩展了论文内涵,而论文中引用的十二部参考文献全部来自他自己的藏书。在拿到答辩题目做准备时,于健为自己确定了“论点深邃有据,词锋侃侃昂扬,谦虚却无拘谨,放开但不张狂”的答辩要点,按照老师提出的“关羽的形象”和“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的答辩问题,他简述了论文中心思想,较为顺利地回答了问题。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没想到主考老师临时又提出了一道“曹操和刘备的行事方针”的附加题,于健虽感意外却并未慌张,凭借着对三国故事的熟悉和对三国文化的了解,他大段引用了《三国演义》原著中的成句,并依据自己的理解加以阐述,圆满回答了老师的提问。语音落毕,教室内掌声雷动,在座的师生们自发地为他鼓掌喝彩。答辩老师对他的论文选题、论述内容、论点引用、文体结构等进行了点评指导,对他精彩的答辩和刻苦学习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彼时的于健既兴奋又激动,心中感慨万分。他终于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奋斗目标。

学有所成 回馈社会

七年的自考旅程,不仅证明于健有能力通过自学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他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3月,于健加入了哈尔滨市作家协会,成为一名市作协会员,并已开始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向他的第二个奋斗目标努力,以圆自己的文学创作梦想。近几年来,他边参加自学考试边练习写作,已撰写了近五万字的多部文稿,主要是些有感而发的散文类作品,内容也多为现实题材或史实轶事等,如《我的人生路》、《人生难得几回搏》、《北京纪行》、《回归十年说澳门》、《多些自信》、《奥运随想》、《由大冬会想到的》、《观东北虎园有感》、《特殊的生日礼物》、《儿女情怀——母亲生日有感》、《感恩》、《从马谡之死谈起》、《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论说三国时代开国帝王》、《与周瑜交流-放弃也是一种美丽》等等。其中他的《人生难得几回搏》、《多些自信》、《感恩》等习作,很多作品已在教育网站和报纸专栏中发表。

2010年下半年,于健受聘于黑龙江省阳光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每周为盲人按摩培训班学员讲授思想品德和中国历史相关课程。目前已经讲了很多期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和欢迎。于健说,“我要将我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社会,同时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以自身经历和学得的知识,通过认真的备课,讲授给这些生活在无光世界里的学员们,他的讲课声情并茂,非常吸引人。他把自己自强自立的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讲成了一个励志的故事,使同学们听起来,有笑声、有思索、有震撼、有感动,很多同学都留下了眼泪。他把三国演义故事作为历史课的主线,以故事的形式,评书的技巧,现代的语言,古为今用的理解,解析出故事中的哲理,讲给同学们听,使大家便于理解、记忆,又有新鲜感。他希望自已能够成为为盲人学员点亮心灵之灯的人。他要以这种方式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以奉献社会,创造人生价值。

命运虽然剥夺了于健独立行走的权利,但他却用行动证明了,囚禁在轮椅里的不过是副皮囊。那些纵论古今的深邃思想,那些激昂青春的远大理想,不会湮灭也无法阻挡,在浩瀚的书海里,在艰难的学习中,他享受到了天马行空般的自由。他给自己写下了座右铭:坎坷并经历着,经历磨难只会更加坚强;进取并追求着,追求奉献才能享受人生。让我们共同祝福于健,愿他更坚强更勇敢,愿他的生活更丰富更美好!



广东自学考试服务网-专注广东自学考试学历服务平台

本网声明:
(一)由于每年自学考试政策都会有所调整和变化,本网站仅提供考试信息供大家参考,具体敬请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szzxtedu@163.com 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咨询
专业
报名
电话